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進階搜尋
:::

神經外科

於民國九十九年十一月陳冠毓醫師於三軍總醫院完成六年完整訓練後,立即接續這任務,投入頭頸椎創傷或疾患的醫療領域。加上目前在國軍花蓮總醫院已完成完善的醫療設備及神外救護的品質,如急診:二十四小時高品質的的電腦斷層診斷和加護中心優良照護品質和最佳的救護藥物。另外腦神經脊椎外科陳冠毓醫師引進最新的神外設備及技術專攻頭部受傷及腦中風、腫瘤,另外為服務社區民眾,治療頸部疼痛、 背痛和坐骨神經痛…。更引進最新脊椎顯微手術,傷口小,骨刺清除或神經減壓效果更好,讓脊椎術後患者,可立即下床,另外在住院費用及時間、病人疼痛都大大減少和改善。

未來展望

期許和優秀的外科和護理團隊,加上即將完工的軍陣大樓,分擔花東地區急重症患者所需的醫療需求,為軍民提供服務,成為可信賴的醫學重鎮。

陳書瑋圖片主治醫師陳書瑋我要掛號
曾昌和圖片兼任主治醫師曾昌和我要掛號
陳冠毓圖片兼任主治醫師陳冠毓我要掛號

外科手術顯微鏡,電動開顱器、氣動開顱器、懸臂式X光透視機、MAX光裝置、自動縫合器、外科電灼器、電動植皮刀、止血器、可透性矯形手術台、各類脊椎內固定骨材。

儀器設備手術顯微鏡設備,內視鏡手術設備,錄影帶教學設備,中央氣體供應系統。

神經外科過去發展史

神經外科是醫學中最年輕、最複雜而又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神經外科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是在19世紀末神經病學、麻醉術、無菌術發展的基礎上,誕生於英國,它的初期發展與成熟則是在20世紀初之後的美國。
神經外科初期發展走過一段充滿憂傷的歷程,其中有許多神經外科醫師和其他醫學人士的執著努力和追求,他們一些人後來成為神經外科的宗師,他們不朽業績永遠銘記於世界醫學史中。
Havey Cushing是神經外科學史上第一位傑出的神經外科手術技術革新家。1917年他首先提出了神經外科手術操作原則,設計使用了銀夾止血及電凝止血,並首先提出術畢縫合硬膜與帽狀腱膜,使腦手術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在神經外科發展初期做出巨大成就。
Dandy在1918年發明“腦室空氣造影術”,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腦部病變的定位診斷,使手術成功率倍增,死亡率及致殘率大為下降。
1927年葡萄牙人Moniz發明瞭“腦血管造影術”,根據腦血管造影的血管形態改變和位置變化來判斷顱內病變的部位和性質,使診斷更為準確,為現代腦血管病的診斷及外科治療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1920年3月12號在美國Boston Peter Bent Brigham醫院成立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神經外科機構:神經外科醫師學會(The Society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神經外科中心,Cushing長期擔任主任,各國神經外科醫師慕名前往進修學習並很多成為一代泰斗,可以說這裏是現代神經外科醫師的搖籃。
1968年瑞士Yasargil教授首先開展了在顯微鏡下進行神經外科手術的先河,打破了一個又一個手術禁區,是神經外科史上一項重大技術革命。
1970年Hounsfield在神經放射學上作出了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即電子電腦X線體層掃描(CT)。這種非創性檢查診斷技術使神經外科診斷和治療水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80年代初另一項診斷技術–核磁共振影像技術(MRI)用於臨床,彌補了CT在神經外科疾病診斷的不足,對腦血管病變、後顱凹病變,特別是脊髓病變顯示了極大的優越性。MRI在神經外科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帶來了神經外科又一大飛躍。
70年代初期,集神經影像學、神經外科手術學和神經病學我一體的介入神經放射學誕生,它使許多神經外科以往認為不治和難治之症,如巨大、位於功能區和手術難以到達的腦或脊髓血管畸形,顱內巨大動脈瘤等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療,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是此後發展的又一新的治療方法,它利用電子電腦及立體定向確定顱內靶點,選擇多組小劑量放射線在顱內靶點聚集,使病變局部產生有破壞力的放射劑量。最為著名的是瑞典生產的Leksell立體定向r-單位,或稱伽碼刀,可用於功能性神經外科疾病、顱內腫瘤及血管畸形等病變的治療,危險性極小。
神經外科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它的發展走過了百年歷程。在20世紀初期Cushing、Dandy等一代神經外科宗師為神經外科創立和初期發展建下了不朽貢獻。隨著現代電子電腦等技術的發展,在70年代後神經放射影像技術(CT、MRI)、介入神經放射診斷和治療技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技術等一系列新方法和新技術的創立和發展,使神經外科在新的世紀裏進入了一個斬新的世界。未來是電腦和基因工程的時代,神經外科以及整個生命科學都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這將是每位元神經外科醫師需要正視的問題,迎接挑戰神經外科明天將更為輝煌。

台灣神經外科過去發展史

台灣的神經醫外科真正發展的時間大約起於1950年代,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與台大醫院神經外科本身的發展與技術沿革就可以說是台灣的神經外科發展史。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在民國三十八年成立,是台灣最早的神經外科,現在的台灣神經外科學學會也是由三軍總醫院施純仁教授等發起籌備。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於民國三十八年陸軍第一總醫院時代首創,由王師揆教授兼任,從事一般神經外科手術,與施純仁醫師(當時為第四年住院醫師)共同施行開顱及腦腫瘤術,民國四十一年由施純仁教授於台灣醫學公會發表五例腦瘤手術病例,此為台灣醫界之盛事;並且替台灣的神經外科發展打下雄厚基礎。民國四十三年王師揆及施純仁兩位醫師成功夾除腦動脈瘤,為國內首例。民國四十四年鄒傳愷醫師升任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民國四十五年王師揆與施純仁醫師共同發表腦內肺吸虫手術病例於國際外科學院雜誌,當年施純仁教授赴加拿大蒙特里奧神經醫學中心進修腦神經外科學。民國四十七年,施純仁教授學成返國,並施行國內第一例兩側硬腦膜下出血手術。,除進行頭部外傷開顱手術外,也進行腦瘤手術、頸及腰脊椎手術等,於民國四十八年協助台北榮民總醫院開設神經外科專科。當年鄒傳愷副院長赴美國華特利醫學中心進修一般神經外科。
民國五十六年,施純仁教授升任神經外科主任,除積極進行各項腦、脊髓神經之各項手術,開創國內神經外科廣闊之領域外,並送吳志呈主任、沈力揚主任醫師赴美國深造。在此期間,施教授也積極進行各項臨床及基礎醫學研究,推動臨床醫師進行學術研究之風氣。
民國六十四年,施純仁教授升任外科部主任,神經外科主任由吳志呈主任接任。在施純仁教授、鄒傳愷副院長及吳志呈主任之教導下,除了訓練國防醫學院及三軍總醫院之住院醫師如龔繼禹、葉華憲、劉玩?、林烈生、王有智、吳建忠、蔡行瀚、劉敏英、莊金順、林欣榮、蘇泉發、孫明傑等人完成神經外科基本訓練外,也協助國內其他醫院訓練神經外科專才,包括洪純隆、黃錦松、陳正冠、洪啟賦、張仲岳、 許達夫、吳俊明、顏精華、吳朝宗、黃宗炎、邱文達、林俊邦、蔡明世、鄭敦文、陳榮宗等醫師,不但培養許多國內神經外科界之優秀人力並使得國內神經外科乃因之而茁壯發展。
民國七十三年神經外科由王有智主任接任,開創放射線頻率熱灼法治療手掌多汗症,王主任也積極從事人才培訓工作。期間有林欣榮、陳建良醫師赴美研修神經醫學哲學博士,蘇泉發醫師赴美研習神經外科專業之技術等。
民國七十六年王有智主任赴美研習壹年,由劉敏英醫師代主任壹年。民國七十七年劉敏英醫師借調台中榮總神經外科。王有智主任回國後,發表放射線頻率熱灼法治療手掌多汗症之成果於醫學會,並繼續培育院外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如趙遲、邱世英、傅陽明、邱琮朗、鄭進源、王東生、張玉麟、陳冠助等醫師。同時也積極發展脊椎手術,尤其頸椎及多處脊椎內固器等,開創國內神經外科脊椎手術新象。七十八年蔣永孝醫師借調衛生署赴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擔任中沙醫療團副團長一年。
民國七十九年王有智主任借調台中榮總,劉敏英醫師至美國進修,由林欣榮醫師暫代主任,並對腦動脈瘤施行早期立即手術治療,防止再破裂出血,以增進手術成功率及血管痙攣治療。也發展各種精密新興的神經外科手術與推動各項腦血流及腦神經細胞移植之研究計劃,並設立專屬研究室,使本院神經外科專才訓練更趨向完整。其間許多研究論文發表於國內外重要醫學雜誌。
民國八十年劉敏英醫師自美進修期滿返國接任主任,更加速推展各項先進顯微神經及癲癇手術,與手術中神經電位監視系統。同時培養院外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如王超然、張玉麟、陳冠毓、龍威任等醫師。民國八十一年蔣永孝醫師赴美研習神經醫學哲學博士,從事有關神經細胞移植及神經幹母細胞的研究。
民國八十六年五月由林欣榮教授接任主任,八十七年完成國內首例臨床腦胚胎移植手術治療巴金森氏症,除積極推動臨床手術的發展外也繼續培養人才及基礎神經醫學研究,培養院外神經外科專科醫師有陳德誠、和南忠、洪恭誠等醫師;蔣永孝醫師亦於同年由美國進修返國。民國八十九年十月一日,神經外科在老師及長官的推動下,擴編成神經外科部,其下設四科,包括腦腫瘤醫學科、脊髓脊椎學科、腦中風醫學及腦神經功能科、神經外科重症加護科。本部不斷發展推動各種神經外科新手術技術,如腦腫瘤手術、頭部外傷手術、腦血管手術、脊椎手術、脊髓手術、臂神經叢手術、週邊神經手術、立體定位神經手術、微小顯微神經手術、手掌多汗症手術、腦性麻痺手術治療等等,使得本部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微小內視鏡手術治療手汗症的紀錄,並且完成全國最多例的微小顯微神經手術治療腦瘤及腦動脈瘤。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舉辦第一屆顱底手術研習會,為國內第一次使用人體頭顱訓練四十位神經外科醫師。目前本部正在積極發展的有退化性腦疾病的神經移植手術、腦腫瘤及腦神經退化疾病基因治療、腦中風早期保護治療及晚期修復、脊髓損傷的治療修護等。目前本部共有主治醫師九人,其中馬辛一及張成富醫師於國防醫學院醫科所進修博士學位,分別在美國匹茲堡醫學院及美國國家藥物濫用局從事惡性腦瘤基因治療及腦中風治療的研究。
從王師揆教授施純仁教授等歷任主任至林欣榮教授,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在各主任的領導與同仁的合作之下;在教學上,本部是我國神經醫學會與神經外科醫學會的創始會員,且是國內少數神經外科專科醫師的訓練醫院之一,在嚴格和優秀的環境下,培養出國內許多優秀的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國軍花蓮總醫院陳冠毓醫師,幸運的被派到如此完善的訓練環境,有幸的完成六年完整的訓練。

國軍花蓮總醫院神經外科過去發展史

花東地區過去因為因車禍人數造成死亡比率往往是全省之冠,而醫療上又多集中在市區,所以偏遠地區民眾就醫不便,本院前神經外科主任楊宏仁醫師,在過去救治許多需緊急醫療的重大創傷的患者,尤其是蘇花公路上或太魯閣國家公園造成頭頸脊椎外傷之患者。民國九十五年退伍後離開,更到醫療更缺乏的關山慈濟醫院服務。

陳書瑋圖片主治醫師陳書瑋我要掛號
曾昌和圖片兼任主治醫師曾昌和我要掛號
陳冠毓圖片兼任主治醫師陳冠毓我要掛號

外科手術顯微鏡,電動開顱器、氣動開顱器、懸臂式X光透視機、MAX光裝置、自動縫合器、外科電灼器、電動植皮刀、止血器、可透性矯形手術台、各類脊椎內固定骨材。

儀器設備手術顯微鏡設備,內視鏡手術設備,錄影帶教學設備,中央氣體供應系統。

神經外科過去發展史

神經外科是醫學中最年輕、最複雜而又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神經外科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是在19世紀末神經病學、麻醉術、無菌術發展的基礎上,誕生於英國,它的初期發展與成熟則是在20世紀初之後的美國。
神經外科初期發展走過一段充滿憂傷的歷程,其中有許多神經外科醫師和其他醫學人士的執著努力和追求,他們一些人後來成為神經外科的宗師,他們不朽業績永遠銘記於世界醫學史中。
Havey Cushing是神經外科學史上第一位傑出的神經外科手術技術革新家。1917年他首先提出了神經外科手術操作原則,設計使用了銀夾止血及電凝止血,並首先提出術畢縫合硬膜與帽狀腱膜,使腦手術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在神經外科發展初期做出巨大成就。
Dandy在1918年發明“腦室空氣造影術”,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腦部病變的定位診斷,使手術成功率倍增,死亡率及致殘率大為下降。
1927年葡萄牙人Moniz發明瞭“腦血管造影術”,根據腦血管造影的血管形態改變和位置變化來判斷顱內病變的部位和性質,使診斷更為準確,為現代腦血管病的診斷及外科治療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1920年3月12號在美國Boston Peter Bent Brigham醫院成立了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神經外科機構:神經外科醫師學會(The Society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神經外科中心,Cushing長期擔任主任,各國神經外科醫師慕名前往進修學習並很多成為一代泰斗,可以說這裏是現代神經外科醫師的搖籃。
1968年瑞士Yasargil教授首先開展了在顯微鏡下進行神經外科手術的先河,打破了一個又一個手術禁區,是神經外科史上一項重大技術革命。
1970年Hounsfield在神經放射學上作出了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即電子電腦X線體層掃描(CT)。這種非創性檢查診斷技術使神經外科診斷和治療水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80年代初另一項診斷技術–核磁共振影像技術(MRI)用於臨床,彌補了CT在神經外科疾病診斷的不足,對腦血管病變、後顱凹病變,特別是脊髓病變顯示了極大的優越性。MRI在神經外科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帶來了神經外科又一大飛躍。
70年代初期,集神經影像學、神經外科手術學和神經病學我一體的介入神經放射學誕生,它使許多神經外科以往認為不治和難治之症,如巨大、位於功能區和手術難以到達的腦或脊髓血管畸形,顱內巨大動脈瘤等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療,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是此後發展的又一新的治療方法,它利用電子電腦及立體定向確定顱內靶點,選擇多組小劑量放射線在顱內靶點聚集,使病變局部產生有破壞力的放射劑量。最為著名的是瑞典生產的Leksell立體定向r-單位,或稱伽碼刀,可用於功能性神經外科疾病、顱內腫瘤及血管畸形等病變的治療,危險性極小。
神經外科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它的發展走過了百年歷程。在20世紀初期Cushing、Dandy等一代神經外科宗師為神經外科創立和初期發展建下了不朽貢獻。隨著現代電子電腦等技術的發展,在70年代後神經放射影像技術(CT、MRI)、介入神經放射診斷和治療技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技術等一系列新方法和新技術的創立和發展,使神經外科在新的世紀裏進入了一個斬新的世界。未來是電腦和基因工程的時代,神經外科以及整個生命科學都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這將是每位元神經外科醫師需要正視的問題,迎接挑戰神經外科明天將更為輝煌。

台灣神經外科過去發展史

台灣的神經醫外科真正發展的時間大約起於1950年代,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與台大醫院神經外科本身的發展與技術沿革就可以說是台灣的神經外科發展史。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在民國三十八年成立,是台灣最早的神經外科,現在的台灣神經外科學學會也是由三軍總醫院施純仁教授等發起籌備。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於民國三十八年陸軍第一總醫院時代首創,由王師揆教授兼任,從事一般神經外科手術,與施純仁醫師(當時為第四年住院醫師)共同施行開顱及腦腫瘤術,民國四十一年由施純仁教授於台灣醫學公會發表五例腦瘤手術病例,此為台灣醫界之盛事;並且替台灣的神經外科發展打下雄厚基礎。民國四十三年王師揆及施純仁兩位醫師成功夾除腦動脈瘤,為國內首例。民國四十四年鄒傳愷醫師升任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民國四十五年王師揆與施純仁醫師共同發表腦內肺吸虫手術病例於國際外科學院雜誌,當年施純仁教授赴加拿大蒙特里奧神經醫學中心進修腦神經外科學。民國四十七年,施純仁教授學成返國,並施行國內第一例兩側硬腦膜下出血手術。,除進行頭部外傷開顱手術外,也進行腦瘤手術、頸及腰脊椎手術等,於民國四十八年協助台北榮民總醫院開設神經外科專科。當年鄒傳愷副院長赴美國華特利醫學中心進修一般神經外科。
民國五十六年,施純仁教授升任神經外科主任,除積極進行各項腦、脊髓神經之各項手術,開創國內神經外科廣闊之領域外,並送吳志呈主任、沈力揚主任醫師赴美國深造。在此期間,施教授也積極進行各項臨床及基礎醫學研究,推動臨床醫師進行學術研究之風氣。
民國六十四年,施純仁教授升任外科部主任,神經外科主任由吳志呈主任接任。在施純仁教授、鄒傳愷副院長及吳志呈主任之教導下,除了訓練國防醫學院及三軍總醫院之住院醫師如龔繼禹、葉華憲、劉玩?、林烈生、王有智、吳建忠、蔡行瀚、劉敏英、莊金順、林欣榮、蘇泉發、孫明傑等人完成神經外科基本訓練外,也協助國內其他醫院訓練神經外科專才,包括洪純隆、黃錦松、陳正冠、洪啟賦、張仲岳、 許達夫、吳俊明、顏精華、吳朝宗、黃宗炎、邱文達、林俊邦、蔡明世、鄭敦文、陳榮宗等醫師,不但培養許多國內神經外科界之優秀人力並使得國內神經外科乃因之而茁壯發展。
民國七十三年神經外科由王有智主任接任,開創放射線頻率熱灼法治療手掌多汗症,王主任也積極從事人才培訓工作。期間有林欣榮、陳建良醫師赴美研修神經醫學哲學博士,蘇泉發醫師赴美研習神經外科專業之技術等。
民國七十六年王有智主任赴美研習壹年,由劉敏英醫師代主任壹年。民國七十七年劉敏英醫師借調台中榮總神經外科。王有智主任回國後,發表放射線頻率熱灼法治療手掌多汗症之成果於醫學會,並繼續培育院外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如趙遲、邱世英、傅陽明、邱琮朗、鄭進源、王東生、張玉麟、陳冠助等醫師。同時也積極發展脊椎手術,尤其頸椎及多處脊椎內固器等,開創國內神經外科脊椎手術新象。七十八年蔣永孝醫師借調衛生署赴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擔任中沙醫療團副團長一年。
民國七十九年王有智主任借調台中榮總,劉敏英醫師至美國進修,由林欣榮醫師暫代主任,並對腦動脈瘤施行早期立即手術治療,防止再破裂出血,以增進手術成功率及血管痙攣治療。也發展各種精密新興的神經外科手術與推動各項腦血流及腦神經細胞移植之研究計劃,並設立專屬研究室,使本院神經外科專才訓練更趨向完整。其間許多研究論文發表於國內外重要醫學雜誌。
民國八十年劉敏英醫師自美進修期滿返國接任主任,更加速推展各項先進顯微神經及癲癇手術,與手術中神經電位監視系統。同時培養院外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如王超然、張玉麟、陳冠毓、龍威任等醫師。民國八十一年蔣永孝醫師赴美研習神經醫學哲學博士,從事有關神經細胞移植及神經幹母細胞的研究。
民國八十六年五月由林欣榮教授接任主任,八十七年完成國內首例臨床腦胚胎移植手術治療巴金森氏症,除積極推動臨床手術的發展外也繼續培養人才及基礎神經醫學研究,培養院外神經外科專科醫師有陳德誠、和南忠、洪恭誠等醫師;蔣永孝醫師亦於同年由美國進修返國。民國八十九年十月一日,神經外科在老師及長官的推動下,擴編成神經外科部,其下設四科,包括腦腫瘤醫學科、脊髓脊椎學科、腦中風醫學及腦神經功能科、神經外科重症加護科。本部不斷發展推動各種神經外科新手術技術,如腦腫瘤手術、頭部外傷手術、腦血管手術、脊椎手術、脊髓手術、臂神經叢手術、週邊神經手術、立體定位神經手術、微小顯微神經手術、手掌多汗症手術、腦性麻痺手術治療等等,使得本部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微小內視鏡手術治療手汗症的紀錄,並且完成全國最多例的微小顯微神經手術治療腦瘤及腦動脈瘤。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舉辦第一屆顱底手術研習會,為國內第一次使用人體頭顱訓練四十位神經外科醫師。目前本部正在積極發展的有退化性腦疾病的神經移植手術、腦腫瘤及腦神經退化疾病基因治療、腦中風早期保護治療及晚期修復、脊髓損傷的治療修護等。目前本部共有主治醫師九人,其中馬辛一及張成富醫師於國防醫學院醫科所進修博士學位,分別在美國匹茲堡醫學院及美國國家藥物濫用局從事惡性腦瘤基因治療及腦中風治療的研究。
從王師揆教授施純仁教授等歷任主任至林欣榮教授,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在各主任的領導與同仁的合作之下;在教學上,本部是我國神經醫學會與神經外科醫學會的創始會員,且是國內少數神經外科專科醫師的訓練醫院之一,在嚴格和優秀的環境下,培養出國內許多優秀的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國軍花蓮總醫院陳冠毓醫師,幸運的被派到如此完善的訓練環境,有幸的完成六年完整的訓練。

國軍花蓮總醫院神經外科過去發展史

花東地區過去因為因車禍人數造成死亡比率往往是全省之冠,而醫療上又多集中在市區,所以偏遠地區民眾就醫不便,本院前神經外科主任楊宏仁醫師,在過去救治許多需緊急醫療的重大創傷的患者,尤其是蘇花公路上或太魯閣國家公園造成頭頸脊椎外傷之患者。民國九十五年退伍後離開,更到醫療更缺乏的關山慈濟醫院服務。

聯絡資訊

電話:(03)826-0601  分機 #815212

(03)826-3050

瀏覽人次:7,551更新日期:113-04-15回前頁
瀏覽人次:7,551更新日期:113-04-15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