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
:::

中暑衛教

連結:回上一頁
淺談『中暑』

「天哪!好熱,熱死人了!」

醫師,我是不是中暑了?

隨著天氣逐漸轉熱,面臨即將到來的『酷夏』時令,身處亞熱帶的我們,『熱中暑』過去是每年夏天的流行話題之一。鑒於國人休閒活動風氣的盛行,加上近年來異常氣候變遷的影響,『中暑』已不再是夏季的專利,更凸顯認識『中暑』的重要性。

知己知彼:認識『中暑』

高溫的環境會引發身體一連串的生理調節,包括體表血管擴張加速散熱,大量出汗等;血管擴張再加上流汗後水分喪失,使循環系統需要更多的血液來運轉,因為有效容積不足維持體內重要器官的血流供應,於是產生種種生理症狀。在高溫的環境下,發現有口渴、多汗、頭痛、頭暈、四肢無力、注意力無法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很可能是中暑的前兆。更重要的是,因為汗水散失的不只是水分,還有鹽分;若沒有適量補充,血中鈉離子濃度降低,肌肉會出現陣發性的『熱痙攣』,在鹽分補充後可迅速的改善。

至於『熱衰竭』,是嚴重的疲倦感,頭痛、口渴、噁心嘔吐、皮膚濕冷,甚至血壓下降、暈厥等。體溫正常或僅稍微偏高,生理調節功能雖然異常,組織細胞尚無不可逆的傷害,這是熱衰竭和熱中暑的根本差異。然而,單憑症狀要區分兩者是很困難的,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下一步是更嚴重的熱中暑。

『熱中暑』,屬於急症;定義上有兩大要素,一是中樞神經系統散熱調節機制失靈,二是體溫超過攝氏41度,進而引發嚴重的器官傷害。臨床多以高體溫、嚴重神經學異常及多重器官衰竭為特徵。患者會逐漸減少或甚至停止出汗,皮膚變得乾燥炎熱、脈搏急速及微弱、呼吸逐漸加快、痙攣暈眩、神智混亂甚至不醒人事。

認識『中暑』
類型 熱痙攣 熱衰竭 傳統型中暑 運動型中暑
定義 較早出現較輕微的症狀,因暴露在熱的環境中,水分與鹽份流失,造成的肌肉痙攣 在熱環境中,體內水分與鹽分流失過多,身體的循環系統無法維持正常的功能時,呈現休克的狀態 因為長時間陽光曝曬,或處在高溫的環境中,體溫調節機轉失去作用,可能會危及生命在熱環境中,體內水分與鹽分流失過多,身體的循環系統無法維持正常的功能時,呈現休克的狀態
皮膚 溼熱,潮紅,流汗多,抽筋 濕冷,蒼白 乾熱,膚色斑駁,流汗不多 溼熱,潮紅,流汗多
中樞神經系統 清醒 精疲力竭,虛弱無力,頭暈,頭痛,躁動 暈厥,昏迷,癲癇發作,失序,暴躁 同左
>中心體溫 重度腎功能受損 低於40.6 C (正常到三十八度三之間) 超過40.6 C 同左
>血壓 正常 收縮壓常大於90 脈壓變窄 常有姿態性低血壓 收縮壓常小於90 脈壓變寬 收縮壓常小於90 脈壓變寬
更新日期:2019-05-16  | 連結:回到最上面
連結:通過AA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另開新視窗) 連結:我的E政府(另開新視窗)
北埔總院區:97144花蓮縣新城鄉嘉里村嘉里路163號  (03)826-0601 (03)826-3151 (03)826-3152
進豐門診處:97055花蓮市進豐街100號  (03)833-5730 (03)833-5736
富世門診中心:97251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101號 (03)861-0918